扛牢财政使命强保障助力乡村振兴谱新篇
近年来,三门峡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,优化支出结构,持续加大投入,为我市抓巩固、促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。2024年我市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价考核居全省第3位,连续6年获“优秀”等次,累计获奖励资金1.64亿元,居全省第2位。
一、扛牢政治责任构建稳定财政保障体系
将支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任务,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。一是坚持“三农”优先保障。2025年全市年初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35.2亿元,较上年增长1.5%。及时下达农业专项资金,重点投向高标准农田、水利工程、农业产业发展等强基础、补短板领域。二是聚焦关键精准倾斜。坚持把衔接资金作为刚性支出在预算中足额安排,保持投入力度不减,全力支持乡村特色产业提档升级,助力脱贫户稳定就业增收。三是引导金融“活水”赋能。稳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、丰富保险品种,截至10月底,我市农业保险保费投入规模达1.02亿元,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33.35亿元,有效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,努力撬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。
二、把严“四个关口”推动资金精准高效使用
聚焦衔接资金全流程管理,严把资金分配、项目对接、规范使用和加快支付等环节,确保衔接资金精准投放、高效落地。一是科学分配“定方向”。紧扣市委、市政府决策部署,将和美乡村先导区、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作为重点支持领域,把低收入人群数量、脱贫户收入水平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需求等作为核心分配因素,精准测算、合理分配资金,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。二是精准对接“强重点”。优先保障监测对象与脱贫户增收、优势特色产业升级等关键需求,2025年全市实施产业项目335个,资金占比达64.7%,有力助推“一县一特色”产业格局加速形成。三是规范使用“守底线”。制定资金使用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,强化财政评审、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合规性审核,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工。四是加速支出“见实效”。锚定支出序时进度要求,建立月报制度,定期通报至县(市、区),推动项目快实施、资金快支付、群众早受益。
三、抓实资金监管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
坚持“早支出、早见效、严监管”,将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、花出实效来。一是精准标识强保障。将衔接资金纳入“三保”支出标识管理,与“三保”工作同部署、同落实,实时监控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,确保资金不被挤占挪用、拨付环节“零卡壳”。二是常态调度促进度。健全“线上研判+线下督导”工作机制,切实加快衔接资金支出进度,超额完成省级阶段性考核目标。三是协同监管筑闭环。将资金监管与专项整治一体推进,在全省率先搭建资金支付监控预警平台,设置6类智能监控规则,实行“红、黄、蓝”三级预警,构建“预警—核实—处置—整改”全链条监管机制,凝聚起市县乡村四级监管合力。